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流派之一。由河北省永年县人杨福魁(字露禅,1800~1873年),在陈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杨福魁曾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学得架式宽大、动作弧形螺旋的陈式老架太极拳,后逐渐删改了原有的纵跳、震足与难度高、发劲明显的动作,经其子杨建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今流行最广的杨式太极拳。该拳具有姿势舒展简洁,动作松柔,缓慢匀速的特点。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技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也把太极拳说成是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来选择学练。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国内武术交流比赛活动的需要,1988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依据传统性、科学性、竞赛性的原则,编制了“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之一的“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它在传统杨式太极拳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按照比赛规则创编而成。1989年被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列入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大会的比赛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