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部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关于“2024年第三届职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决赛通知

发布日期:2024-05-22    浏览次数: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关于“2024年第三届职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决赛通知


参赛学生、指导教师

为做好202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准备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为我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公共基础教学部代数与概率论教研室、高等数学教研室决定承办“职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暨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赛(以下简称竞赛),且于2024年5月24日上午8点进行决赛。现将决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2024年职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决赛时间确定为524日(周800分528日(8时00比赛时长为96小时,协商比赛不限制地点,只限制比赛时间。各参赛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地方进行比赛(由于考虑到要上课等各种情况,所以比赛的时间比正常国赛时间增加了一天即24个小时,请知悉)。

2. 进入决赛队名单请查阅附件1

3. 竞赛内容: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含经济管理)等领域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基础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4. 赛题将在5月24日8时00分由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组创建的“2024年第三届职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QQ群”、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公共基础教学部网站同时公布,本次活动的技术网站:https://gonggongjichu.havust.edu.cn/cyxz.htm。

5. 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不超过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

不限。每队最多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

6. 赛题以电子形式发放。每队只需选作一题(A题、B题、C题),参赛队必须在竞赛结束时间(或之前)提交答卷(论文一篇),若有附件也请上传,分两个文件上传。论文要求提交pdf格式,答卷(论文)和附件命名形式均为组号。组号请参考附件1。请将答卷(必有)和附件(若有附件)以邮件形式发送至邮箱1214196812@qq.com。最迟交卷时间为5月28日1200,逾期答卷视为无效。

7. 不按照第6条要求发送文件的,一律不得参评决赛,视为放弃比赛

8.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包括互联网上的公开资料)、计算机和软件,但每个参赛队必须独立完成赛题解答。

9. 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组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10 评分办法:专业老师负责对竞赛结果(初赛和决赛)做出评审,评审工作于竞赛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内完成。

11. 评分标准:评审以答卷所做工作(论文)的合理性、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12. 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查实,即取消评奖资格,并由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大赛组委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13. 奖项设置:按照“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2024 年科技竞赛奖项设置”规定设置。

说明:关于参赛论文相似度查证的原则,针对目前使用的同方知网查重系统的文献库相似度,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自建库相似度的查验情况,对相似度较高的参赛论文的处理原则如下:

1)两个相似度中任何一个大于等于25%的参赛论文,原则上不能参与评阅;如果要报送大赛组委会评阅,指导教师应该在报送时给出说明意见;不给出说明意见的,评阅时不予受理。

2)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以根据论文相似度查验的结果,确定不参与评阅和需要进行违纪处理的参赛论文的具体标准。

特别提醒:违反参赛规则的参赛队将被取消评奖资格,情节严重的参赛队和指导教师还将受到通报批评,相关指导教师两年内不能作为参赛队的指导教师。(供稿人:王芬)

    


                                                                                                                                                                                                              公共基础教学部

 代数与概率论教研室、高等数学教研室

2024年5月21日




  • 附件【附件1.pdf】已下载

上一篇
下一篇